端午前因为一些事情心情很差,想来也只是三天的短休,索性找个陌生的地方散散心,也自己思考思考
哈市,是一个多元文化汇集特征十分明显的地区,包含有多样的建筑、文化风格,只是冬季来看看冰雕,看看虎林园,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些灵魂
#1
哈尔滨老城,或许更适合找个懂建筑的人一起一条小巷一条小巷慢慢走过,听ta把每种建筑风格掰开讲来听。不懂建筑的我,只能一边看一边疯狂搜索,中华巴洛克、折衷主义、拜占庭……每个单词背后都是几百年的积淀,短时间内也只是看个皮毛,至今我仍无法准确辨别那些建筑风格的特点。
傍晚的斯大林公园确是值得一逛的地方,江边晚风虽没海风那么令人舒畅,但伴着红莓花儿开的歌声,也足够让人沉醉。只是可惜没有见到期待的拉巴扬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民间艺术家,不知平日里会不会有这么一道风景。不过看着相互搀扶着走上台阶的爷爷奶奶,拿着马迭尔冰棍逗孩子的奶爸奶妈,互相打打闹闹的学生……也就明白,假期的斯大林公园自然有属于假期的风景
总要在中央大街听一次整点钟声敲响吧,也算是补上一个遗憾。跨越时代的声音总能恍惚间带人回到属于它的那个时代,那个说好不算好,说坏也没那么坏的时代(我是在说些什么)。
圣·索菲亚大教堂总是说到哈尔滨绕不过的一件事,(不过我爸妈分别和我说起的第一个东西竟然都是红肠哈哈哈),那么,总要听一下教堂里的钢琴独奏吧(虽然教堂通常与管风琴搭起来效果才是一绝)。

不知道是不是老教堂上下贯通的结构的原因,任何乐器放在一间大教堂里演奏,总比舞台上的效果要好。当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以钢琴曲的形式在拜占庭风格的大教堂内响起的时候,说不和谐全是假的,你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人群的轻松,看到人们的惬意。出来时太阳早已不知踪迹,圣·索菲亚在灯光效果的衬托下更显另一种美,只可惜没带架子,全能靠随身小瓶支起相机简单记录下戴好了首饰——灯光的她了。

沿着石板路往回走,这段据说用了80余万块面包砖、每一寸都是历史的路走起来可比塑胶步道累人得多,走累了找家民谣酒馆坐下,于是有了这番以同一句话两种情境开始和结束的,哭笑不得的经历。
正品着酒保自称拿手的South Side和他聊着天听着歌,一个长相很高加索的妹子走近吧台点酒,顺势坐在了吧台另一端,接着是一眼尴尬的对视,出于礼貌,(现在让我回想来的话,和嘴欠),我拱出了一句「Привет」。然后蹩脚的俄语水平只让我听出了「Ты Русский」后便跟丢了节奏,只听见连珠炮一样的俄语倾泻而出(说实话,俄语的语义密度真的有些低),我完全愣住只能略显尴尬地「Я не знаю」。正准备拎包闪人的时候,应该是她的同行人走过来,又是一眼尴尬的对视,只不过这次换了先后顺序。「- Привет」「- Привет」(尴尬的微笑,both)。干了杯里的精酿,拎包走人,不然酒馆怕是要支付我挖地下室的工钱咯^.^。
#2
哈市的地铁真的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四条线路对于这样一座城市明显是不够的。遥远的北国冰城,竟让我满眼看到香港早高峰的地铁站
省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馆,总是到达一个省会城市必须要去的地方之一,更别提此行还要去龙博门前的苏军烈士纪念碑致敬。

不过黑龙江省博却和浙博、吉林省博完全不同。只能说原莫斯科商行这一建筑本身的历史和其意义可能都比龙博展出的内容更有价值,再加上酷暑天气没有空调的室内挤满了游客,烦躁心情自然在参观人群里扩散。
不过红博广场的公共交通确实足够便利,随便跳上了辆公交,便开始了这一天计划外的故事
看着133路线路图时发现正经过音乐厅,既然是联合国认定的音乐之城,那交响音乐会总是要听的吧,淘了张票,便确定了晚上的节目。正好街对面便是家购物中心,想来7层的建筑,消磨下不到两小时的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更惊喜的,莫过于它居然有一大片共享书厅,无疑为下午的时光来了剂booster
而略显巧合的在于,几个月前还在思考的事情,就在这天豁然开朗。

这句话与前些天看到的一句「What we are waiting for is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happens to us while we are waiting. Trust the process.」有那么些异曲同工之妙。即便结果已经注定,拼搏的过程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对吧?
那么山猪吃细糠,ta到底能不能消化呢?

只玩过几年键盘乐器的我,对交响乐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几首考级时练过的经典曲目,比如经典的闭幕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不得不说,现场听交响乐会带来的震撼,远超耳机音响。看指挥游刃有余地控场,利用强弱、节奏变化表现出乐章中的情感,与乐团一起,将经典篇章呈现出来,真的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不过有时也会被小孩子的话语吸去了注意力,「又在盘他的圆号了」「鼓手好久没动了」,简直实体化弹幕哈哈
在同事的远程怂恿下,跑来了师大夜市觅食夜宵,哈市堵车问题确实比春城要好得多。几乎没费力气就直接到了夜市门口。怎么说呢,烟火气息很浓厚,物理上的烟火气息。坐在路边和一位满身纹身的小哥侃起来,疼吗,疼,说不疼也是假的,说着烤串大哥就加入进来,讲起自己理发学徒时跑去纹身,嫌疼纹一半放下了,讲来将去,成了听大哥诉苦,东北人骨子里对陌生人的信任真的是跑不掉的,和任何人都能敞开胸怀侃天侃地。
#3
哈市规划馆是我见到的又一个用booklet做介绍的展馆


正如其所言,「留下历史印记,引领城市未来」,城市规划馆的意义正在于此。在规划馆里找寻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效率要高过走街串巷几十倍不止。从平原湿地,到多元商埠,到工业化城市,哈市的构成元素在规划馆中一一陈列。每座城市规划馆必备的城市沙盘,则让人可以从另一个视角上,去观察这座城市的现状,甚至变迁。
哈市博物馆则带来了惊喜,展出的质量要比龙博高一个档次,涉猎方向广泛、展品虽不多,但胜在精致。而更重要的一点,同样位于古建筑里,它!有!空!调!(让我再吐槽龙博一次)
此行原本还要去东方卢浮宫——哈药六厂走一走,去龙塔俯瞰哈市夜景,但hey,不留些遗憾,还能叫人生嘛?还是那句话,时间会为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继续前行吧!
#结尾放些没写进来的东西吧



